天冬是什么(天冬的功效应用)

作者:双枪2023-03-21 11:35:20









中药学中,天冬属于补虚药里的补阴药。补阴药滋养阴液,纠正阴虚的病理偏向,主要有两个功效:一是甘以补益;二是寒可清热。



天冬的名字来源


天冬从《本经》起就原名天门冬,直到清代《药品化义》首次简称为天冬。天门冬之“天”者,指其往往生于高处岩壁石缝之中,能禀寒水之气,而上通于天;“门”字是一个假借字,指繁茂的赤苗;“冬”者,指闭藏的意思,也隐含其养阴藏精的功效。


《植物名释札记》记载:“天门冬”者,言其药物为天然产生而带红色之冰冬耳。具体是说,天为自然之义,门为赤色之义(根的颜色)、冬是冰棱之义(根的形状纺锤状)。



天冬的功效完善历史进程



从天冬的功效应用发展脉络来看,历史上大致经历三个侧重点不同的实践认识阶段。


首先,从汉至唐,认识到天冬的悦颜轻身,美容养生作用。


天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曰:“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后世本草著作多沿用,如《名医别录》曰其“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久饥。”唐代本草《药性论》亦谓其“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中一切恶气,不洁之疾,令人白净”。


汉唐时期,天冬主要作为益寿延年养生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大量以天冬为主养生美容保健的方剂,以益气延年、强志、养颜而治疗健忘、面有黑斑、五劳七伤等疾患。


其次,到了宋金元时代,天冬的“保定肺气,疗咳喘”功效得以挖掘。


宋代《日华子本草·上卷》云天冬“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明确了天冬止咳嗽之效。医家寇宗奭《本草衍义第七卷》言天冬:“治肺热之功为多。”


金元时期,医家更为重视天冬治肺止咳逆之效能。如张元素《洁古珍珠囊》载天冬:“治血热侵肺,上喘气促。”李杲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进一步明确天冬:“其用有二:保肺气不被热扰,定喘促陡然康宁。”


最后,明清以来,天冬“润五脏”“止消渴”“滋阴润燥”的作用突出于众功效之中,无论本草,抑或方书均有大量文献论述。此时期,医家所创的如二冬汤、天地煎、三才汤等诸多名方仍为现今临床常用方剂。


至此,现代中药学将天冬的功效概括为: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二冬的异同



许多中药方常见的“二冬”两字,其实就是天冬、麦冬的并称。麦冬原名叫麦门冬,含义跟天冬有相似之处,不过因为其苗如麦,所以拟形命名。


天冬和麦冬两药功效和主治都大致相同。两者均味甘、苦,性寒,归肺、胃经。既能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又可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对于热邪伤津之肠燥便秘,还可增液润肠以通便。在治疗肺胃燥热时,还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但有脾胃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应忌用此二者。


但在归经上,二者有不同点。明朝御医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曰:“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经,而能祛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这段论述,阐明了天冬兼入肾经,麦冬兼入心经的不同主治。


另外天冬苦寒之性较麦冬为甚,补肺、胃之阴强于麦冬,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还能入肾经以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近又常以其治疗乳房肿瘤,对乳腺小叶增生疗效较好,唯滋腻性较大,用当注意。而麦冬微苦寒,养胃阴与清胃热之力虽弱,但滋腻性较小是其所长,还能入心经以补心阴、清心除烦、安神,可治心阴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



苏轼自酿天门冬酒的故事



熟悉苏轼的人都知道他发明了一种天门冬酒。在流贬海南儋州期间,苏轼以天门冬汁液为酒曲,制造出融合天门冬药性的米酒。他还以诗句表达自酿自饮天门冬酒时的喜悦心情,诗云:“自拔床头一瓮云,幽人先已醉浓芬。天门冬熟新年喜,米曲春香并舍闻。”



历史传说:李自成品天冬息怒张献忠


明代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为了联合张献忠攻打腐败的明代王朝,亲自去拜会张献忠。


不巧的是张献忠的正室正好当天生产,张献忠一直守在夫人身旁,只好让副将来迎接。副将将李自成迎进内室,摆上茶点果品叙话。


李自成等了半个时辰还不见张献忠,大怒,拍桌子道:“张献忠竟然如此怠慢于我!”副将忙解释道:“大帅息怒,张将军确实是夫人生产,离不得身,大帅先尝尝这个,张将军马上就来。”


李自成见仆人端上一盘佐茶食品,色泽鲜亮,异香扑鼻,玉洁冰清,随口问道:“这是何物?”副将答:“这是天冬蜜饯,请品尝。”


李自成尝后感其味甜美,滋润化渣,沁人心脾,妙不可言,于是怒火全消,赞道:“果然美味。”副将见状说道:“这天冬不仅好吃,还能滋阴润肺,清肺降火。大帅稍安勿躁,张将军马上就来”。



天冬(植物药)



01

【药用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切片,生用。


02

【方剂应用】




乌鸡白凤丸、参桂鹿茸丸等。



03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肾经。


04

【功 效】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05

【主要应用】


1. 用于肺阴虚证。治肺燥干咳少痰,咽痛音哑等,常与麦冬、沙参、川贝母等同用;治劳嗽咳血,或干咳痰黏,痰中带血,常与麦冬、川贝母、生地黄、阿胶等同用。


2.用于肾阴虚证。对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的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等,能滋肾补阴,清降熄火,生津润燥。治肾虚火旺,潮热遗精等,常与熟地黄、知母、黄柏等同用;治内热消渴,常与山药、生地黄、女贞子等同用。


3.用于热病伤津之食欲不振、口渴及肠燥便秘。治气阴两伤,食欲不振,口渴者,常与人参、生地黄等同用;治热伤津液的肠燥便秘,常与生地黄、玄参等同用。


06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滋腻之性较强,脾胃虚寒泄泻、痰湿内盛者禁用。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zivvi.com/shequ/920.html 天冬是什么(天冬的功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