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式滴定管的使用(长颈漏斗的使用)

作者:双枪2023-03-31 12:36:4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自然离不开实验仪器,于是,不管初高中,仪器考核问题也是经常出现在中高考当中的,下面就针对初中不怎么用,高中实验经常涉及的仪器做一些简单介绍。

1.量器类

高中实验所提及的主要是酸式滴定管(如下图1所示)、碱式滴定管(如下图2所示),适用于计算消耗液体的体积时,需要精确到两位小数的情形。另外,酸式滴定管,可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或有机溶剂,如Na2Cr2O7溶液,酒精,而碱式滴定管大多装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


图1 酸式滴定管


图2 碱式滴定管

滴定管在使用前,必须先用纯化水洗涤3-4次,每次5-10ml,之后,再用滴定液洗涤2-3次,每次5-10ml。

2.容器类

蒸发、结晶可选用蒸发皿(如图3)和坩埚(如图4),蒸发皿和坩埚均可直接加热,但要注意,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体积的2/3,蒸发结晶过程中都须用玻璃棒不间断地进行搅拌。另外,坩埚使用时,须放在泥三角上(如图5),且加热后不能骤冷。坩埚还可用于金属固体的灼烧,制作坩埚材料多样,大部分是金属材料,耐高温。


图3 蒸发皿


图4 坩埚

图5 泥三角

除蒸发,结晶外,还有蒸馏与分馏实验,先说说蒸馏与分馏的共同点与区别。两者的原理都是根据混合组分沸点不同,而通过升温达到分离组分的目的,分离的对象也基本是液体与液体之间。区别是,蒸馏针对的溶液相对单一,一次蒸馏出来的物质纯度高,而分馏针对的混合溶液非常复杂,如石油的分馏,其一次分馏出的物质是混合物,想要获得较纯物质,必须继续进行分馏操作。

蒸馏或分馏选用的玻璃容器都是蒸馏烧瓶(如图6),它的使用需要注意几点:第一、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第二、所装液体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不低于1/3,第三、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图6 蒸馏烧瓶


3.漏斗选择

常见漏斗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如图7)。如果只是做转移液体或过滤用,则只需要用普通漏斗即可。长颈漏斗一般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液液混合反应,或者液固反应制取气体(主要是用于固液不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而且对于反应速率没有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长颈漏斗的底端要浸入液体中(液封),以防产生的气体从管中溢出,造成不好的结果。


图7 分液漏斗

相比之下,分液漏斗在构造上较长颈漏斗复杂些,功能也就相对多些。除了可以充当反应容器外,还能做萃取容器用。当它做反应容器时,也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优点,一来,它不需要液封,不用担心气体外泄,二来,因为有活塞,它能控制反应速率,可随用随停。

当然,长颈漏斗经过小小的改装,也可实现分液漏斗的效果,只需要加一个有孔塑料板即可。操作时,长颈漏斗末端置于塑料板以下,板的上方放反应固体,此类器材一般会配双孔胶塞及橡皮管还有止水夹。需要反应时,从长颈漏斗通入液体,液面没至塑料板以上时反应开始, 当需要停止时,在橡皮管上夹止水夹,液体就会被产生的气体压回塑料板以下,此时反应暂停。

4.除杂容器

选用固体除杂容器,一般用球形干燥管(如图8)或“U”型管,液体除杂容器,一般用集气瓶。


图8 球形干燥管

需要注意的是,球形干燥管在使用时,气流须从粗口进,细口出,这样,能保证需要干燥的气体能在球体中多待会,除杂彻底些,这就好比是车从宽道进去,转入一个窄道时,不得不多停留一会,这样,驾驶员也有时间休息会。否则,从窄道,顺利过来后,立马进入宽道,还得继续不减速前行,驾驶员就得不到有效休息。

5.配制溶液相关容器

这里主要讲一下使用容量瓶(如图9)配制溶液时的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图9 容量瓶

操作步骤:

1)使用前检查瓶塞处是否漏水。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2)将精确称重的试样放在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溶剂,搅拌使其溶解,要是难溶,可盖上表面皿,稍加热,但必须放冷后才能转移。

3)沿着玻璃棒,将溶液移入洗净的容量瓶中,然后用洗瓶吹洗烧杯壁2~3次,按同样方法转入容量瓶中。

4)当溶液加到容量瓶体积的2/3以后,将容量瓶水平方向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摇转几周,中间不要倒转,使溶液大体混匀。

5)然后,把容量瓶平放在桌子上,慢慢加水到距标线2-3cm左右,等待1~2min(使粘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眼睛平视标线,加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标线相切。

6)立即盖好瓶塞,用掌心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切记不要用手掌握住瓶身,以免造成液体体积膨胀,影响容积的准确性(对于容积小于100mL的容量瓶,不必托住瓶底)。

7)随后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此时可将瓶振荡数次。再倒转过来,仍使气泡上升到顶。如此反复10次以上,才能混合均匀。

注意事项(考点):

1)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2)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一旦超过,必须重新进行配制。

3)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如果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转移,因为温度升高瓶体将膨胀,所量体积就会不准确。

4)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长时间或长期储存溶液,因为溶液可能会对瓶体进行腐蚀,从而使容量瓶的精度受到影响。

5)容量瓶用毕应及时洗涤干净,塞上瓶塞,并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夹一条纸条,防止瓶塞与瓶口粘连。

6)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容量的溶液,但是一般保留4位有效数字,如:168.0mL,不能因为溶液超过或者没有达到刻度线而估算改变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这种情形下,溶液只能重新配制。

希望以上信息对大家有帮助。不懂可以问我。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zivvi.com/redian/1333.html 酸式滴定管的使用(长颈漏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