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的构造(陕西秦汉栎阳城遗址发现古人的“抽水马桶”)
近日,陕西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公布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的高等级冲水式厕所遗迹。厕所的变革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一起来盘盘古人的厕所。

发掘出古人的“抽水马桶”
据报道,秦汉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三号建筑西侧清理出的这处厕所遗迹,由台基上的室内厕位和房外排污坑两部分组成。
由于受到晚期遗存破坏,厕位上部结构已不存在,考古人员清理出了陶质便器与弯管的组合遗存。这一例厕类遗存距今约2400年左右。
此前在栎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中,还曾在宫殿遗迹发现过浴室。结合此次发现的“冲水式”厕所遗迹,能够反映出2400年前人们已开始重视卫生。
“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有学者认为,粪坑的出现,使人们不再到处游走躲避自己的粪便,从而诞生了定居生活,改变了人类发展进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朱晨露博士认为,由于厕所代表污秽,学术界重视和研究程度不高。但回顾厕所的发展史,从最初的满足人类日常生理代谢,到今天的卫生宣传、休息,乃至商业、文化因素的渗入,都证明了厕所的变革其实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侧面反映。
据悉,厕所在中国古代最早称为“溷”,即“猪圈”的意思。《周礼》中记载“井匽”就是设在隐蔽处的厕所。《墨子·旗帜》记载了当时公共厕所的规格,“道广三十步,于城下夹阶者各二”,在当时的道路系统中,厕所占据主要位置,还有严格的建设尺寸。“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传·成公十年》就记载了君王上厕所而崩的糗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而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盘点古人“前卫”厕所,江苏也有
厕所虽然频现于文献记载,而秦汉之前这些考古资料极为缺乏,相关考古则提供了现实支撑,比如诸侯王陵中发现的厕所实体遗迹。梁孝王王后陪葬品的马桶,现存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汉墓中,其制作工艺兼具舒适感和美观度,该水冲式厕所是用石头精雕细刻的坐便器,表面打磨很细,前面有脚踏,旁边有扶手。墙壁上还有引水的凹槽,引山泉水来冲洗厕所。这个石制坐便器,与今天广泛使用的冲水马桶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比现代的马桶早了2000多年。

据悉,河南永城芒砀山汉墓是汉朝梁国刘武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包含13座墓群,有梁孝王陵、王后陵、梁共王陵等多个墓群,规模宏伟,结构复杂,犹如一座复杂的地下宫殿。轰动全国考古、美术等学术界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彩绘壁画便是由此墓室出土,虽历经2000年历史冲刷,至今仍色彩艳丽,因此被考古学家称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此外,座落在徐州市九里山的龟山西麓的龟山汉墓中,也发现了厕所。墓主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龟山汉墓也是徐州汉墓中唯一确定主人的墓葬。龟山汉墓1981年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发现。1985年,文物普查中征集到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铜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

其中,人们惊讶地发现刘注的厕所颇为“前卫“。在平地上放置两块长方形的石头,两石之间便是一个坑了,人踩在石头上方便,跟现在的蹲坑式没有大的区别。更使人称奇的是,在蹲坑右侧靠墙的地方,还单独镶了一块石板,石板上安装有一小柱状把手,方便的人可以抓着站起身来。
此外,还有1954年山东沂南画像石墓室的侧室一角也发现厕所一处。槽两侧有踏足,前有尿槽和两个扶手。200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发现汉代厕所遗址一处。发掘者认为,该厕所遗迹为富家大户精心建造的实用性厕所,为研究汉代厕所建筑的形制布局提供了难得珍贵的实用资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zivvi.com/redian/1073.html 马桶的构造(陕西秦汉栎阳城遗址发现古人的“抽水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