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堃和常宝华(常宝堃与常宝华:同源异化的一对兄弟)

作者:双枪2023-04-19 13:39:56

常宝堃与常宝华:同源异化的一对兄弟

常宝堃:才华横溢的文青

常宝堃,1934年出生于浙江慈溪,祖籍安徽黄山。他自小聪明好学,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时获文学学士学位。从事文艺工作期间,常宝堃曾是《人民文学》的编辑和主编,在这里他与现代中国文学大师鲁迅的儿子鲁讯为好友。1958年,常宝堃写下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沉船纪》,以此开始其文学创作生涯。在其后的文学生涯中,常宝堃的作品涉及剧本、乐评、文化杂谈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涉足舞台剧创作的评剧作家。他的作品《金龟子》、《秦淮河》等在文坛和剧壇均有着重要地位。 常宝堃执笔下的文艺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尤其在反映现实中的种种不公与不道德时,他总能够以深沉、温婉、富有又一种近乎哲学的智慧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他在《我与大面》一文中写道:人生就像打拳,要有勇气,也要有技巧和技法。这种想法贯穿了他的文学和人生追求中。

常宝华:音乐天才、高科技创业者

与哥哥常宝堃不同,常宝华是一位音乐家、发明家和高科技企业家。1963年,常宝华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成为当时仅有的14位学生之一。在校期间,他在老师顾峰的影响之下对先锋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创作了一系列充满实验性质的作品,并终将此种音乐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漫长的音乐创作岁月让常宝华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一些“骨灰”级的科技兴趣。1989年,他在美国开创了自己的第一家高科技公司YFY(Your Future Yourway),并陆续推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触摸屏笔记本电脑、激光投影仪等。如今这些产品已成为现代人们大力工作、愉快娱乐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 常宝华一生的音乐和科技探索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他对两种艺术甚至两种文明的深入拓展和走向探索,反而在其中找到了一种意料之外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并成为了具象化的贡献。

同源异化:两位兄弟背后的人生哲学

作为同一个家庭出身的两位兄弟,常宝堃和常宝华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共同的血脉和文化背景,而正是这种因素也让两人各自成为了自己领域里的杰出人物。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利益关系和竞争斗争,更多的是心灵方面的交流和互助。长久以来,常宝堃与常宝华一直保持着日常交流,对方的成就和经历互相鼓舞,而这也成为他们背后的一种人生哲学。 如今的时代,文化交流和跨界探索日益普遍,但也避免不了人们的狭隘和单一思维。某种程度上,常宝堃和常宝华的人生轨迹或许也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古老的难题:如何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作品中找到深层次的联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比较和应付。 以常宝华的话说,他创作音乐之所以长期发扬光大,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热爱音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始终对自己的艺术理想坚持不懈。这样的品质使他一心在音乐和技术上不断深耕,而最终也在两种艺术甚至科技中找到了灵感和碰撞。 在对哥哥的评价中,常宝华说道:我觉得他的作品就是个大视频,文学可以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理想国家,一个美好人生。A的成功让B更加自豪,B的夸奖使得A更加深信自己在写作和人生中的价值。而这样的默契是两位兄弟所拥有的人生哲学真正内涵,也同样闪耀着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杰出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zivvi.com/baike/2093.html 常宝堃和常宝华(常宝堃与常宝华:同源异化的一对兄弟)